建築|「敘利亞風」等於破破爛爛?真正的敘利亞傳統建築原來是寶藏

建築|「敘利亞風」等於破破爛爛?真正的敘利亞傳統建築原來是寶藏

前陣子,華人世界的網路上突然流傳起一種「敘利亞風」裝潢。

敘利亞風.jpg

但是,真正的「敘利亞風」建築是什麼樣子呢?

敘利亞從鄂圖曼時期流傳下來的傳統建築,是街道上的寶藏

敘利亞的典型老建築,常見於大馬士革和阿勒頗與等敘利亞大城市,大多是在18、19世紀的鄂圖曼時期建造的,乍看之下可能不起眼,但是內裡通常別有洞天。

這些老房子通常擁有類似四合院、兩層樓的形式,外觀通常不起眼,甚至缺乏裝飾。當你進入低調樸實的大門後,會是一條陰暗狹窄的通道 (dihliz),避免路人看到住宅內部。


敘利亞建築.jpg
敘利亞傳統老房低調的外觀。Patrick M via Flickr )


接著,你會驚喜地發現眼前出現一個陽光灑落的露天庭院,由彩色磚石、大理石、馬賽克組成的牆壁,中央設有一個噴泉或水井,周圍則圍繞著各間房間,種有各種樹木與花草 (通常會包括兩種敘利亞的象徵性花卉:茉莉、玫瑰),以保持庭院的涼爽;有些富貴人家,甚至會有兩到四個庭院。


螢幕快照-2022-06-30-16.56.33.jpg
敘利亞的著名旅館 Beit Zafran 即由大馬士革的老房子改建而來,明顯可見這種傳統建築的特徵:中央花園、噴泉,以及夏季接待廳「Liwan」。( photo / Beit Zafran via twitter )

beit-al-mamlouka.jpg
敘利亞的另一間著名旅館 Beit Al Mamlouka 同樣改建於17世紀的老房子,內部庭院種滿柑橘樹。 Beit Al Mamlouka 位於大馬士革的基督徒區 Bab Touma,旅館內還留有18世紀的繪畫和200年歷史的基督教壁畫( photo / Beit Al Mamlouka )


為什麼通常會有庭院?

3000多年前,阿拉伯游牧民族在沙漠的路程上首先應用了庭院的概念,他們在中央周圍搭建帳篷、保護牲畜,漸漸地,在阿拉伯的伊斯蘭建築裡,庭院成為一個必備的元素。

庭院也相當適合炎熱乾燥的氣候,它可以遮陽、降溫,甚至創造一個小小的世外桃源。庭院四周的房間,窗戶通常不會面向外部街道,而是向內部庭院敞開。

夏季接待廳「Liwan」與冬季接待廳「Qa'a」

在庭院某一面,通常會設有夏季接待廳「Liwan」( الليوان,穆斯林世界通常稱為「Iwan」,源自波斯語eyvān,而敘利亞人會加上阿拉伯語冠詞 al 念作「Liwan」)。如果是大戶一點的人家,還會有坐北朝南的冬季接待廳「Qa'a」(قاعة)。

Liwan 是一個向庭院開放的三面拱頂大廳,入口和牆壁常繪有繁複的幾何花紋和阿拉伯文書法,地板是一塊凸起的平台,再放上沙發作為接待區。Qa'a 則通常分為兩個區域:同樣一塊凸起的平台座位區 (tazar),以及一個門口的前廳與水池 ('ataba)。在敘利亞家庭的生活裡,宴客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,因此在這樣的庭院裡,可以與客人共進晚餐,甚至舉辦音樂會與表演活動。

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, CC0, via Wikimedia Commons dated A.H. 1119:A.D. 1707.jpg
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館收藏的「大馬士革房間」(Damascus Room),是敘利亞鄂圖曼帝國晚期典型建築的冬季接待廳 (Qa'a),可見一塊凸起的平台座位區,以及中央水池的設置。( photo /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via Wikimedia Commons )


社會、文化、宗教等因素,影響了這種敘利亞傳統老房的成形。對於隱私和人際關係的重視,表現在建築外觀、入口的設計,以及宴客區和住所的分隔;同時,這樣的結構易於三代同堂,可和大家庭保持聯繫,又保有各自小家庭的空間。

雖然很難從外觀上判斷房屋的貧富程度,但是這種老房都要價不菲。對於許多敘利亞人來說,這種房子就像許多台灣人的爺爺奶奶住在三合院一樣;只要家族擁有這樣的房子,即使不是富貴人家,至少也是歷史悠久的大家族。

在這裡,向大家介紹兩間著名的這類敘利亞經典建築:

阿茲姆宮 (Azem Palace)

「阿茲姆宮」建於1750年,是大馬士革最古老、最廣闊,且保存良好的私人住宅,佔地1660多坪。這是鄂圖曼帝國時期最美麗、最重要的宮殿之一,屬於大馬士革總督阿茲姆(As'ad Pasha al-Azm)的府邸。1956年,敘利亞政府改建為「敘利亞傳統藝術博物館」。


敘利亞阿茲姆宮.jpg
「阿茲姆宮」的中央庭院與噴泉。( photo / moh_alkhudair via instagram )


「阿茲姆宮」是敘利亞的典型傳統建築,其庭院就佔了1300多坪,中央有兩個噴泉和一個花園,北邊設有 Liwan,對面就是 Qa'a,都以精美的石刻雕飾,四周的房間則展示了許多蠟像、文物、傳統技藝,重現當年鄂圖曼時期的生活樣貌。全園主要分為兩部分,一部分是私人的家居空間 Haramlik,包含起居室、廚房、浴室、僕人宿舍,另一部分則是公務空間 Salamlik,包含庭院、接待廳等等。據說,這間住所由800多名工人費時兩年蓋成,甚至曾中斷該市的供水,以轉移到「阿茲姆宮」裡。

「阿茲姆宮」具備敘利亞傳統建築常見的兩種特色:

Muqarnas (مقرنص):起源於西元750年阿拔斯王朝 (Abbasid),是伊斯蘭建築裡一種蜂窩 / 鐘乳石狀的頂部裝飾,通常出現在圓頂、飛簷、拱門、拱頂的底部,以及清真寺的壁龕 (Mihrab) 裡面。中東各地的 Muqarnas 材料廣泛,包括磚塊、石頭、泥土、木材、磁磚等等,敘利亞則多使用石材。

Ablaq (أبلق,意為花斑):由淺色與深色磚石交錯的建築特色,通常是敘利亞南部盛產的白色石灰岩、黑色玄武岩,以及紅橙色磚石。西元1109年,大馬士革大清真寺的修建期間,第一次正式記錄這種建築特色為「Ablaq」。之後馬穆魯克時期 (Mamluk) 的建築,也多以這種特色聞名。

797px-Hama_Azem_Palace_8901.jpg
「阿茲姆宮」內部的 Muqarnas。( photo via Wikimedia Commons )

納桑宮 (Nassan Palace)

根據敘利亞的國家通訊社報導,「納桑宮」建於西元1720年,靠近大馬士革的直街 (Straight Street) 與東門 (Bab Sharqi) ,佔地1200多坪,共兩層樓、30多個房間,是大馬士革第二古老的房屋,僅次於阿茲姆宮 (Azem Palace)。在這裡,有令人目不暇給的華美裝飾,還有數百年前的手工地毯、古董吊燈等珍貴器物。


敘利亞傳統建築.jpg
「納桑宮」的夏季接待廳「Liwan」和中央噴泉。( photo / nadineghannoum via instagram )
敘利亞納桑宮.jpg
「納桑宮」的夏季接待廳「Liwan」內部繁複的精美裝飾。( photo / nadineghannoum via instagram )


原本,這裡是納桑家族專門生產大馬士革傳統藝品的工坊,包括馬賽克珍珠母木工藝品、阿卡巴尼刺繡 (Aghabani) 的織物。後來,納桑家族又將此地改建為自宅與紡織工坊。過去,絲綢大多從中國進口,但納桑家族的織品來自當地村莊,從蠶繭、紡線、染色,都由當地工匠與婦女完成,鼎盛時期曾擁有650名工人。

1946年,敘利亞獨立後,擁有悠久歷史、文化、經典建築的納桑之家,有了「納桑宮」的美名,也受到許多國內外名流的喜愛與拜訪。在入口的簽名簿上,記錄著數千人的名字,包含美國前總統卡特 (Jimmy Carter)、前奧地利總統華德漢 (Kurt Waldheim)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季辛吉 (Henry Kissinger) 等等。另外,敘利亞政府與民間也宣稱,1947年,英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結婚禮服,一部分來自納桑工坊的織布機。


553589_424512350915927_2082907199_n.jpg
納桑家族接待當時前來拜訪的美國總統卡特夫妻。photo / Nassan palace via facebook )


但是,由於維護傳統機器、尋找專業工匠的成本太高,加上工業化衝擊,屹立200多年的納桑工坊,決定於1995年關閉。然而,納桑家族仍住在這裡,並將一樓開放給所有旅客參觀,同時展示工坊僅存的紡織品。

前幾年,敘利亞朋友看到我們在搜集大馬士革老房子的照片,不以為奇地說:「我的爺爺奶奶就住在這樣的房子裡。」今年再隨口一問,他說,他的家人已經決定要將老房子賣掉了。他聳聳肩:「我們需要錢,不然能怎麼辦呢?」

因著時代變遷與經濟能力,現代敘利亞家庭大多不會選擇這種昂貴的傳統老房子。為了吸引觀光,許多老房也紛紛改建為旅館、餐廳、咖啡館,單純作為民宅的老房越來愈稀有。

我們暗自祈願,這世界能保持對敘利亞人民的支持與關注,讓許多令他們為傲的美好文化與遺產能繼續保存下來,展現在世人眼前。

_

參考資料:SANAHuffPostThe Courtyard Houses of Syria
Museum With No Frontiers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



上一頁 下一頁

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。
繼續購物